查看原文
其他

最受偏爱的十大传播学考点,排第一的竟被考察45次!

奇亚籽 爱传播新传考研 2023-03-28

暑假即将到来,知识复盘可以说是这一阶段的重中之重!而总有那样一些知识点,是你考研路上怎么也绕不开的,甚至占据了考研真题的“半壁江山”,它们得到了出题人的偏爱,也是考研真题中最常被考察到的。


为了帮助大家更有效的复习,小编从2021年考研真题入手,总结了2021年传播学最常被考察的十大知识点快来看看都有哪些吧~


(2021年传播学最常被考察的十大知识点)


小tip:这些最常考知识点中,有一些考点属于经典考点,每年被考察的概率都较为稳定(稳定输出型),例如传播效果研究;而有些考点则与社会时代背景、当年国家政策、学界热点议题紧密相关(异军突起型),例如知沟与数字鸿沟。



NO1:算法


如果说2021年最热门的传播学考点是哪个?那么算法绝对占有一席之位。对于算法的考察涉及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等多种类型,其中关于算法的负面影响如信息茧房、算法偏见、算法伦理的考察数量也较多。同时算法这一考点思辨性和批判性较强,这就需要同学们平时多看论文,提升思考的深度并将其归纳为自己的语料库。  


部分真题

1. 算法新闻的内涵与特征。(简答题,中央民族大学,440,2021)

2. 算法(名词解释,北京大学深圳学院,440,2021)

3. 算法推荐(名词解释,北京师范大学,723,2021)

4. 算法新闻(名词解释,北京师范大学,334,2021)

5. 分析说明算法推荐的利弊(简答题,北京邮电大学,617,2021)

6. 理想中的智能推荐算法是什么。(简答题,北京邮电大学,334,2021)

7. 算法推荐机制对用户的影响,如何治理网络空间(论述,湖南工商大学440,2021)

8. 你认为算法导致信息茧房了吗?(论述,郑州大学851,2021)

9. “判断”是人的基本权利,但我们正在把它交给算法,算法的手段预防法并不一定能带来更多真相(辨析,西北大学334,2021)

10. 《外卖骑手,困在算法里》运用新闻传播理论,分析技术平台、算法霸权与底层劳动力的多重逻辑关系(材料分析,西安交通大学334,2021)

11. 对“算法偏见”的理解(简答,西北政法大学334,2021)


相关知识点回顾


1.算法

作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算法天然就是程序。具体来说,算法是一套由计算机运行的明确的指令和步骤,人们可以按此转换目标结果从而解决特定问题。从媒介范式定义算法,可以把算法看作一种媒介,一种更高意义上的媒介——它正利用其联结属性建构、匹配与调适价值关系。


2.算法推荐

具体指在信息分发过程中,算法程序根据用户的个人数据与阅读行为建立“数字档案”,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推送信息,以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3.算法新闻

算法参与生产的新闻就是“算法新闻”(算法新闻学),它在分布式领域的应用集中于新闻内容的整合,过滤和筛选。算法新闻是运用智能算法工具自动生产新闻并实现商业化运营的过程,方法或系统,它包括信息收集,存储,编写,编辑,展示,数据分析及营销等业务的自动化实现。算法新闻揭示了新一代新闻生产的本质、基本特征及运作框架。基于算法的媒体正在成为全球民众的主要新闻和信息的提供者,而与之相伴而生的是传统主流媒体新闻传播渠道、传播范式和机制的变化。


4.算法偏见

指算法技术应用于信息生产与分发过程中,由于算法设计、输入数据、技术局限等因素造成的算法决策不客观、不公正的现象。算法设计往往隐含技术开发人员的价值取向,在理解问题、选取相关指标、设置权重、评估算法等算法设计过程中,技术开发人员的态度和价值观念都极易嵌入其中,造成算法推荐客观性的弱化。


算法偏见的危害:算法偏见不仅带来新闻的专业性、客观性弱化,还对用户的信息权利构成威胁,导致作为社会环境“瞭望者”的媒体日益偏离公众的期望。


5.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是桑斯坦教授在其2006年出版的著作《信息乌托邦》中提出的一个比喻,内涵为信息传播中用户只关注自己选择的内容、使自己感到安慰和愉悦的传播世界,如同置身于蚕茧般作茧自缚(桑斯坦,2008)。


桑斯坦常常交替使用“信息茧房”和“回音室”。从这两个比喻的形态来说,“信息茧房”更偏向个体接受同质化信息带来的认知影响,“回音室”(还有“过滤信息泡”概念)则偏向于个体在观点方面的认同,指人们在网络辩论中有选择地避免对立的争论,只听到自己认同的观点。



NO2: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


去年因受到疫情、中美关系变化等国际环境的影响,国际传播、对外传播、跨文化传播无疑是考察重点。而在今年,总书记在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上进一步强调了国际传播的重要性,所以今年考研必然还会加大对于国际传播这一知识点的考察。


部分真题

1.briefly analyze the significances of liziqi's phenomenon to the enhancment of Chinese culture soft power.(简答题,清华大学,618,2021)

2.CGTN(名词解释,北京外国语大学,440,2021)

3. 新闻媒体与文化强国的关系,以及媒体在文化强国中的作用。(论述题,东华大学,440,2021)

4. 中国网红(例如李子柒)在国际社交媒体上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对国际传播的影响(中国国际传播什么样的变化?)(论述题,东华大学,440,2021)

5. 李子柒等海外视频网站爆红,分析网红出海现象(论述题,复旦大学,832,2021)

6. 后疫情时代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论述题,华东师范大学,334,2021)

7. 锐实力(名词解释,南京林业大学440,2021)

8. 从tiktok事件出发,谈谈中国互联网公司“出海”的挑战与机遇(简答,厦门大学440,2021)

9. 我国在国家传播中面临的困境和对策(简答,华侨大学440,2021)

10. 如何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做好对外宣传(论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334,2021)


相关知识点回顾


1.国际传播

国际传播是在民族、国家或其他国际行为主体之间进行的、由政治所规定的、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国际传播与国家利益相关联,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


2.跨文化传播

指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人际交往与信息传播活动,也涉及到各种文化要素在全球社会中迁移、扩散、变动的过程,及其对不同群体、文化、国家乃至人类共同体的影响。


3.跨媒介叙事

跨媒介叙事由亨利·詹金斯提出,具体指为创造完整的叙事体验,通过多种传播渠道进行故事创作的过程;在理想情况下,每一种媒体都可以运用独特的优势为故事叙述做出贡献。


4.锐实力

“锐实力”作为一个新概念,是由西方学界和媒体共同创造出来的,用来表述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力量形态及其发挥影响力的方式。

“锐实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始于2017年年底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发布的一份报告。这份报告认为:中国和俄罗斯花费数十亿美元,运用诸如人文交流、各类文化活动、教育项目以及传媒和信息项目各种手段,在世界各地营造公共舆论。因这种做法既不像“硬实力”那样具有强制性,也不是“软实力”那样的魅力攻势,所以称之为“锐实力”。


5.CGTN

CGTN(China Global Television Network),是中国国际电视台的简称。其于2016年12月31日正式开播。CGTN是整合中央电视台核心对外传播资源而成,它并不是将原有内容资源和机构进行简单叠加,而是进行了诸多改革创新和升级,尤其在运用新兴媒体和移动终端进行融合传播方面采取了诸多举措,包括打通新闻阅读、移动直播、手表轻阅读等。


6.讲好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国际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的连接体和居间者,具有整合中国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巧实力”特征:一方面,讲好中国故事可以为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提供接地气的话语内容;另一方面,又可以为中国文化软实力提供共享性的国际价值观话语。


传播战略:

1)以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战略传播世界观;

2)以国际—民间—公共三重话语空间为战略传播对象;

3)以传统中国的文化故事为切入点,探讨提升中国文化价值观国际话语权和文化感召力的传播战略;

4)以现代中国的发展故事为切入点,探讨提升中国政治性国际话语权和文化创造力的传播战略;

5)以讲好全球中国“一带一路”故事为切入点,探讨提升中国全球治理国际话语权和文化公信力的传播战略;

6)以共享性的国际话语为传播效果评估指标



NO3:知沟与数字鸿沟


知沟与数字鸿沟是近几年的学界业界的一个热点议题,也是近两年出题人偏爱的考点之一,“健康码”的出现使得加剧了社会的“数字化”进程,但也反映出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群体更深层的数字差距,在今年两会,更有不少关于消弭数字鸿沟、提升老年群体数字化生存质量的提案,所以预计今年对于数字鸿沟的考察仍会继续增强。


同时这一考点还需要同学们格外注重知沟、数字鸿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化及解决措施。


部分真题

1. 知沟理论(名词解释,上海大学,334,2021)

2. 知识沟理论(简答,华中科技大学440,2021)

3. 简述知沟理论的新变化与发展(论述,华中师范大学440,2021)

4. 知沟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化(简答,中南民族大学440,2021)

5. 知沟的背景、内容、原因、现实意义(论述,湖南师范大学440,2021)

6. 数字鸿沟(名词解释,厦门大学334,2021)

7. 请你谈一谈对网络时代的新数字鸿沟的理解(论述,福建师范大学440,2021)

8. 数字鸿沟的表现及其原因(简答,西北大学814,2021)

9. 数字反哺(名词解释,兰州大学636,2021)

10. 新媒体时代下数字鸿沟的表现及解决(分析,暨南大学440,2021)


相关知识点回顾


1.知沟理论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菲利普·蒂奇诺、乔治·多诺霍 和克拉丽丝·奥利恩在《舆论季刊》上发表《大众传播流动与知识差距增长》一文,提出知沟假说:“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将比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公共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


知沟产生的原因:传播技能差异、已有知识储存量差异、社交范围的差异、信息的选择性接触、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

知沟理论的重要意义:公共知识是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的落后隐喻着权力的丧失。知沟假说成立就意味着大众媒体不但不能弥合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知识获取层面的不平等,反而会加剧这种不平等。


2.上限效果假说

上限效果假说又被称为“天花板效应”,是艾蒂玛和克莱因于1977年提出的对于知识沟假说的反命题。上限效果假说的具体内涵为:个人对特定知识的穷追并不是无止境的,达到某一上限后,知识量的增加就会减速乃至于停止下来。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获得知识的速度快,其“上限”到来的也就早;社会经济地位低者虽然知识增加的速度慢,但随着时间推移,最终能够在上限赶上前者。


上限效果假说的三个限制:1)信息源的性质决定“上限”;2)受众本身具有“上限”;3)现有知识已达“上限”


3.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体现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媒体基础和使用情况的四种差异。即硬件接触差异、使用技能差异、内容体系差异和意愿动机差异。

在个体层面,数字鸿沟指在信息时代因地域、收入、教育水平和种族等原因形成的在数字化技术掌握和运用方面的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同群体在社会中面临的不平等现象。在国家层面,数字鸿沟是当代信息技术领域存在的差距现象,它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


评价:数字鸿沟是社会分化、社会排斥等传统两极化问题在数字时代的延续, 也是传统社会不平等、社会分层在贫富分化的两个群体、地区或国家间的体现。


4.数字代沟

又称代际数字鸿沟,是传统代沟在数字时代的延伸。“在家庭层面数字鸿沟表现为代际鸿沟父母亲代/传统世代和子女子代/E世代在新媒体采纳、使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方面的差距。



NO4:群体传播


群体传播作为一个被考察次数较多的知识点,与近年来匿名开放的互联网环境及、网络舆情的演变密切相关,这一知识点同样也具有较强的批判色彩,像群体感染、群体极化等问题都需要大家尽可能深入理解。


部分真题

1. 群体感染(名词解释,北京工商大学,711,2021)

2. 结合案例,新媒体环境下群体压力对群体成员的意见表明产生的影响(30分)(论述题,北京工商大学,440,2021)

3. 集合行为的非理性化(简答题,河北大学,440,2021)

4. 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功能(简答题,辽宁大学,440,2021)

5. 群体极化(名词解释,东北财经大学,334,2021)

6. 简述网络群体传播特点(简答,扬州大学334,2021)

7. 网络中产生群体性迷失的原因(简答,四川外国语大学334,2021)

8. 辨析"群氓的智慧"与"群体的迷失"的差异(简答,江西财经大学334,2021)

9. 群体智慧的机制和结构(简答,华南理工大学334,2021)

10. 简述互联网环境下群体极化现象(简答,暨南大学440,2021)


相关知识点回顾


1.群体传播

群体传播是群体进行的非制度化的、非中心化、缺乏管理主体的传播行为。通常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传播的自发性、平等性、交互性,尤其是信源不确定性及由此引发的集合行为等是群体传播的主要特征。


2.群体感染

群体感染指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经过这种群体感染过程,一种情绪、一种观点会迅速支配整个人群,并迅速引发整个人群的激烈行动。


3.群体压力

群体压力是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是群体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产生原因)由于信息压力和趋同心理,个人和少数意见一般会对多数意见采取服从态度。人为了进行有效的社会合作,需要对多数人的意见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和让步。群体压力也会带来错误的判断,形成对多数意见的盲目服从。


4.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指每个成员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已经确立的思想、评价和行为标准。群体规范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纪律、道德、风俗和信仰等。


群体规范的作用:

1)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

2)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

3)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

4)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


5.群体极化

群体极化最初由芝加哥大学法学教授桑斯坦提出,“团体成员一开始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同时它他还指出互联网中群体极化现象更容易发生,极化程度也高于现实世界。表现在少数意见较少,一出现就容易遭受群体攻击,以及互联网上的讨论行为有可能延伸到现实世界。


措施:为减弱其消极影响,个人需要理性发言、避免盲从,同时鼓励“中坚分子”占领公共意见市场;政府需要积极引导并有效管理网络空间,在技术和制度上为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提供支持。如此,方可使网络中的群体极化对民主、理性产生促进作用。



NO5: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作为传播效果研究中的一个经典理论,2019、2020、2021年考频都较为稳定,预计2022年依然是效果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关于这部分知识尤其需要同学们注重网络环境中议程设置的新变化。


部分真题

1. 议程设置(名词解释,西北政法大学707,2021;名词解释,中山大学440,2021;名词解释,广西大学629,2021)

2. 议程设置及特点(简答,郑州大学625,2021)

3. “议程设置功能”的概要和特点(简答,南昌大学619,2021)

4. 媒介议程设置到公众议程设置的新发展及新问题(简答题,北京师范大学,829,2021)

5. 议程设置和框架理论的异同以及关系。(简答题,北京印刷学院,334,2021)

6. 简述议程融合的内容。(简答题,北京邮电大学,824,2021)

7. 议程设置理论的概要及特点,以及在网络时代的新特点和新趋势。(论述题,东北财经大学,334,2021)

8. 网络传播挑战下,议程设置第三级对第一第二级的发展(简答,武汉大学334,2021)

9. 简述新媒体环境下媒介间议程设置的变化(简答,兰州大学636,2021)

10. 第三层议程设置是什么,和第一第二有何区别(简答,中山大学334,2021)


相关知识点回顾


1.议程设置理论

1968年,麦库姆斯和肖在当年美国大选前夕进行了一项小规模的受众调查,调查发现大众媒介议题的显著性程度对公众议程具有重要的影响,这项调查也被称为“教堂山研究”,并于 1972 年共同发表了论文 《大众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标志着议程设置概念和理论框架的正式形成。


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主要观点:

1)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议题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议题,以及先后顺序。


2)大众传媒对议题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该理论强调受众会因媒介提供的议题而改变对议题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

3)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对议题重要性的认知不是简单的吻合,这与其媒介接触量有关,常接触大众传媒的人的个人议程和大众媒介的议程具有更多的一致性。

4)不仅关注媒介强调哪些议题,而且关注这些议题是如何表达的,对受众的影响因素除了媒介所强调的议题外,还包括其他因素,这些影响包括对态度和行为的两种影响。


2.属性议程设置

进入世纪之交,议程设置的理论建构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997 年,麦库姆斯 和肖在一篇研究西班牙选举的论文中提出了 “属性议程设置”(attribute agenda setting) 理论,将其作为议程设置理论的第二层次。


属性议程设置指媒体不仅能够设置议程,同时还能够提供语境,决定公众如何思考某个议题并评价其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大众媒体不仅能告诉公 众 “想什么”,也能成功地告诉公众 “怎么想”。


3.网络议程设置

21世纪日新与月异的媒介生态和技术迭代对传统议程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麦库姆斯 和他的中国弟子郭蕾博士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的第三层次—— “网络议程设置” (简称 NAS 理论)。


其核心观点是:影响公众的不是单个的议题或者属性,而是一系列议题所组成的认知网络;新闻媒体不仅告诉我们“想什么”或者“怎么想”,同时还决定了我们如何将不同的信息碎片联系起来,从而构建出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和判断。



NO6: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或者社会化媒体在考察过程中经常与其他知识点结合起来,例如社交媒体中的新闻生产、社交媒体中的传播效果如何等等,所以这一部分涉及到的知识点较为庞杂、分散,但是又相当重要!(常作为背景性的考点而出现),所以这需要同学们多去看论文积累观点,整理专题。


部分真题

1. 社交媒体(简答,南昌大学440,2021)

2. 社会化媒体(名词解释,上海大学,640,2021)

3. 微信公众平台的缺陷(简答题,天津师范大学,334,2021)

4. 分析朋友圈的“晒“行为(论述题,河北大学,440,2021)

5. 结合新闻生产的变化,谈谈社交媒体环境下新闻议题设定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简答题,中国人民大学,824,2021)

6. 从新闻生产、传播效果角度评述社交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机会。(论述题,

7. 河北大学,440,2021)

8. 社会化媒体中的社会动员(简答题,山西大学,440,2021)

9. SNS(名词解释,东北财经大学,334,2021)

10. 社交网络服务网站SNS的优势和劣势 (简答师,东北师范大学,334,2021)


相关知识点回顾


1.社交媒体定义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也称社会化媒体,是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传播平台。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间用来分享意见、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论坛、博客等。


评价:社交媒体的产生依赖的是WEB2.0的发展,社交媒体是基于群众基础和技术支持才得以发展的,社交媒体使话语权下放,有利于营造“意见的自由市场”,是舆论监督的有利阵地。但社交媒体的弱社交关系较多,且言论多样,易出现谣言、假新闻、反转新闻、网络暴力等问题。


2.社交媒体特征

根据安东尼所著的电子书《什么是社会化媒体》,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五个特征是社交媒体的基本特征。同时,社交媒体兼顾着社交属性和媒体属性的统一,因而其在政治、经济、生活等领域中占据着更为重要的位置。


学者彭兰将社会化媒体的特征归纳为两个方面:

1)一是内容生产与社交的结合。社会关系与内容生产两者间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 社会关系的需求促进了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内容生产, 反过来, 这些平台上的内容也成为连结人们关系的纽带。


2)社会化媒体平台上的主角是用户, 而不是网站的运营者。因此, 论坛、游戏、即时通信、博客、视频分享、问答、维基、SNS、微博、LBS, 甚至电子商务, 都是社会化媒体应用。


3.SNS

SN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交网络或社会关系的互联网应用服务。SNS以鼓励用户实名注册为前提,为用户提供建立自己的朋友圈的服务。SNS遵循个人展示与多重关联相结合的传播模式。个人展示表明SNS中的基本单元是个人或用户;而多重关联则包含了社交关联、内容关联、兴趣关联、时间关联、空间关联、活动关联等多种方式。



NO7: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这一考点每年相对固定,是一个偏基础性的考点,但是其中存在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这就需要同学们记忆的时候注意区分。


部分真题

1. 主我与客我 (名词解释,河北经贸大学,614,2021)

2. 镜中我(名词解释,辽宁大学,634,2021)

3. 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简答题,辽宁大学,634,2021)

4. 自我互动理论(名词解释,上海财经大学,史论,2021)

5. 结合微信朋友圈的互动,分析“镜中我”理论(简答题,上海大学,334,2021)

6. 米德的主我客我理论(简答题,上海师范大学,643,2021)

7. 自我互动(名词解释,河海大学621,2021)

8. 米德的“主我和客我”理论(简答,浙江工商大学440,2021)

9. 布鲁默符号互动论的三个核心观点(论述,安徽师范大学440,2021)

10. 象征性社会互动(名词解释,福建师范大学440,2021)


相关知识点回顾


1.符号

符号是指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符号最基本的特征在于指说性,即符号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指说事物的标志。


索绪尔将符号分为能指(用什么来代表)和所指(代表什么),能指又称意符,通常表现为声音或图像,能够引发人们对特定对象事物的概念联想。所指又称意指,即意符所指代或表述的对象事物的概念。


2.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也称象征性互动理论或符号互动主义,是与美国社会学的芝加哥学派有着密切关系的传播学基础理论之一。这一理论把人看做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的象征行为看作积极、创造性的过程,强调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镜中我: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了“镜中我”概念。他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主我与客我:“主我与客我”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提出。米德认为自我是对社会客观现实的内化和主观解释。“自我”可以分解为“主我”(1)和“客我”(Me)。“主我”是个人的主体意识;“客我”是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只有通过与他人的意义交换(即传播)才能得到。“主我”和“客我”的对话和互动形成统一的社会自我。


自我互动论:自我互动论由布鲁默在1969年出版的《象征互动论》提出。他认为,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本身作为认识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人能够认识自己,拥有自己的观念,与自己进行沟通或传播,并能够对自己采取行动。



NO8:短视频


短视频作为新兴的一种技术手段,近年来也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重视,是网络传播专题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其中论述题、材料分析题考查较多,包括短视频平台发展现状、现存问题、优劣势等内容。


部分真题

1. 短视频(名词解释,中央民族大学,334,2021)

2. 抖音快手业务特征和传播方式异同;

3. 短视频平台崛起原因以及对商业传播和社会文化影响

4. Tik Tok(名词解释,北京邮电大学,617,2021)

5. 谈谈短视频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简答题,山西大学,440,2021)

6. 短视频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领域和优势(论述题,辽宁大学,334,2021)

7. 短视频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论述题,东华大学,334,2021)

8. 短视频平台发展的现状(简答,南大334,2021)

9. 网络效果上抖音现存的问题(材料分析,浙江工商大学440,2021)

10. 短视频传播对中国新媒体广告营销的影响(论述,厦门大学334,2021)

11. 用传播学理论,分析文化类短视频的传播(论述,湖北大学334,2021)

12. 短视频新闻叙事的特点(简答,湖南大学440,2021)


相关知识点回顾


1.短视频定义

短视频是一种依托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新型视频形式,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实时分享和无缝对接。其视频长度以秒计数,一般在5分钟以内。作为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短视频较之文字、语音、图片等传播方式承载着更大的信息量。


评价:这种融合听觉与视觉、集生产与分享于一体的移动短视频传播模式,以其独有的特征为新闻报道提供了更为灵活、高效的表达方式;同时,也为新闻内容创造了更强的表意功能和更广的表意空间。


2.短视频特征

短视频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1)视频长度短,短视频的出现标志着视频进入“读秒时代”;2)制作门槛低;3)社交属性强;4)感染力强;5)受传界限模糊。


3.短视频兴起原因

1)技术基础:4G技术的普及降低了视频消费的成本,5G将进一步推进短视频的生产与消费;
2)生产门槛:相对长视频,短视频生产门槛低,更容易吸引多元生产者;
3)场景适应:相比长视频,短视频更适合多样化的场景,特别是伴随性、碎片化场景,因此也会成为常态的视频消费方式。
4)情感唤起:与文字相比,视觉力量在唤起情感方面更直接、快速;
5)用户代价:相比文字阅读,视频更能满足“懒”用户的需求,短视频更是如此。
6)社交资本:内容的价值不仅在于内容本身,还在于其作为社交资本的价值。相对长视频,短视频在社交平台中更便于分享,容易成为社交资本。


4.短视频发展现存问题

1)内容创作:同质化内容引发审美疲劳;

2)思维模式:肤浅化认知与技术性思维的固有弊端,碎片化阅读与“娱乐至上”的氛围消解信息严肃性;

3)价值引导:群体认知弱化社会责任,例如短视频直播带货数据造假,平台与主播权责关系不明确



NO9:智能媒体


智媒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整个新闻业的生态格局,对于人工智能的考察也多与传媒业和新闻生产相结合。


部分真题

1. 智媒时代的特征(简答题,中央民族大学,440,2021)

2. 人工智能推动了社会化机器人的发展,预测社会化机器人普及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论述题,北京大学深圳学院,334,2021)

3. 智能传播(名词解释,北京师范大学,829,2021)

4. 人工智能取代新闻工作者人力劳动的利弊(简答题,同济大学,615,2021)

5. 请简述智能媒体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简答题,上海大学,874,2021)

6. 人工智能对传媒业的影响。(论述题,上海大学,334,2021)

7. 人工智能对新闻生产的有利影响及伦理问题分析(论述,广州大学628,2021)

8. 智能媒体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如何体现价值和发挥作用(论述,西安交通大学440,2021)

9. 智能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新模式(简答题,辽宁大学,334,2021)

10. 请简述智能媒体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简答题,上海大学,874,2021)


相关知识点回顾


1.智能媒体

智能媒体是指立足于共享经济,充分发挥个人的认知盈余,基于移动互联、大数据、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新技术的自强化的生态系统,形成了多元化、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实现信息与用户需求的智能匹配的媒体形态。


2.智能媒体特征

1)万物皆媒,过去的媒体是以人为主导的媒体,而未来,机器及各种智能物体都有媒体化可能;

2)人机合一,智能化机器、智能物体将与人的智能融合,共同作用,构建新的媒体业务模式;

3)自我进化,人机合一的媒介具有自我进化的能力、机器洞察人心的能力、人对机器的驾驭能力。


3.智能媒体优劣势

智能媒体的发展带来许多的益处,诸如提高了新闻生产的效率;带来了简介而美观的产品;增强了用户交互体验感;使用更加便捷快捷;发掘出传统未曾发现的需求,智能家居使得围绕个人产生的信息变得丰富,人的行为、需求和环境被全方位信息化、数据化;基于语音智能设备语义交互基础之上的个性化推荐更加的精准,大量的交互数据带来更准确的用户画像,弥补算法推荐的固有不足。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智能媒体所带来的诸多问题,比如写稿机器人的内容受限,主要以快讯形式,以体育、财经内容为主;自动生成和播报内容相对粗糙,缺乏深层理解,不能根据用户需求灵活调整;行业监管落后,缺乏有效引导;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算法的价值偏向和算法歧视问题;数字鸿沟和社会公平问题等等。


4.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将人类因问题和事物而引起的刺激和反应,以及因此而引发的推理、 解决问题、判断及思考决策等过程分解成一些步骤;再通过程序设计,将这些过程模拟化或公式化。使电脑能够有一个系统的方法来设计或应付更复杂的问题。而这套能够应付问题的软件系统,称之为人工智能。


NO10:受众观念


新媒体环境下对于受众的考察频率增加,受众观念的变化与受众主体地位的提升、新闻生产模式的转型等密切相关,分众、用户生产新闻、受众商品论等内容得到了较多关注。


部分真题

1. 积极受众(选择题,中国传播大学,883,2021)

2. 受众(名词解释,上海师范大学,802/804,2021)

3. 如何理解受众是社会群体成员(简答题,上海财经大学,史论,2021)

4. 结合技术变革,讨论受众地位变化(论述题,上海师范大学,440,2021)

5. 分众是什么,核心内容,有什么变化(简答,河海大学828,2021)

6. 新闻接受从受众向用户变化的理解(论述,浙江工商大学440,2021)

7. 融媒体时代受众的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简答,中国海洋大学334,2021)

8. 受者中心地位确定表现在哪些方面(简答,烟台大学440,2021)

9.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简答,武汉大学440,2021)

10. 受众的定位(名词解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619,2021)

11. 网络用户参与新闻生产的特点(简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619,2021)


相关知识点回顾


1.大众主要特征

1)规模的巨大性;
2)分散性和异质性;
3)匿名性;
4)流动性;
5)无组织性;
6)同质性


2.受者中心论

受众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相反,他们是积极的参与者,甚至可以说,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在新闻传播活动的各个环节,受众都在或明或暗、或强或弱地起着各种制约作用,即“受者中心论”。


3.分众观

分众指的是受众并不是同质的孤立个人的集合,而是具备社会多样性的人群。在人口统计学特征上,受众分属于不同的性别、年龄、学历等等;在社会群体归属特征上,分属于不同的家庭、学校、单位、阶层等等;在心理学特征上,受众成员的个人差异也非常大。


分众观的核心内容:

1)社会结构具有多样性,是多元利益的复合体;

2)社会成员分属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其态度和行为受群体属性的制约;

3)分属于不同社会群体的受众个人,对大众传播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反应;

4)在大众传播面前,受众并不完全被动,他们在媒介接触、内容选择、接触和理解上有自主性和能动性。


4.用户生产内容(UGC)

UGC即用户生产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网友将自己制作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提供给其他用户。


UGC是伴随着以提倡个性化为主要特点的web2.0概念兴起的,UGC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业务,而是一种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新方式,即由原来的以下载为主变成下载和上传并重。在UGC模式下,网友不再只是观众,而是成为互联网内容的生产者和供应者,体验式互联网服务得以更深入的进行。


主编:羽生生

编辑:奇亚籽


有事没事可找爱传播金牌小助手

奶狗E哥

耿直卷卷

中二早早

懂你知知


认真考考

暖心S妹

吃货胖胖

温柔可可


考研人的618一定用来囤课咯🎉

最后5天抢购的机会!




22级备考初期干货💪

背书?看论文?做专题?高分学姐自用暑假计划助你逆风翻盘!每年必考!背了就有分!但总有人傻傻分不清楚
真题中的黑马!都以为不会考,近两年却考了40多次!从“偷井盖”到“杀疯了":河南的华丽逆袭

当“母狗”、P裸照,中大造谣事件为何成了“谋杀”?

国家重拳出击的“饭圈乱象”,已预定成为你的考题!
618大促持续进行中!选购指南不是所有热搜都是考点!2021年最重要的热点及分析都帮你整理好了!
就王思聪是爱情的赌徒?你不是?一场被想象的偶像剧考研时间已定?还有这些考研重要时间节点需收藏!新传女孩才不只用来装点别人的青春!| 新传女孩图鉴

只把“大象出走”当笑话?这个考点错过要后悔!

新京报又翻车?这“事”居然有56种考法!
热度近3亿的网络视听大会,除了“优爱头腾”的互掐,还有这些考点!
官方发话这是今年重点!所有出题可能性及答案都整理好了!
都说5W模式不能用,可能是你没学过彭兰、喻国明的用法!别浪费时间了!6月最该做的和最不该做的清单快收好!
三胎政策出台、袁隆平教授逝世、学生坠亡... | 5月热点分析直接打印!这些都是每年必考的传播学理论!必考!李良荣为它改书!!喻国明为它发C刊!!429个新传名词解释!常考!答案都写好了!送你!1个月熟背两本书?快收藏!这些绝密高效背书技巧!


2022爱传播新传考研半程班已启动

更多课程与干货🔍





欢迎加入爱传播考研群

2022年全国考研群 1157673906微博ID:爱传播新传考研   知乎ID:爱传播新传考研喜马拉雅ID:爱传播考研
投诉通道:aicb_k(请加点点微信)
点击原文,即可了解半程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